台北市蓬萊國小幼童軍277團

台北市蓬萊國小幼童軍277團

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

星座的認識

星座是指天上一群群的恆星組合。自從古代以來,人類便把三五成群的恆星與他們神話中的人物或器具聯繫起來,稱之為「星座」。星座幾乎是所有文明中確定天空方位的手段,在航海領域應用頗廣。對星座的劃分完全是人為的,不同的文明對於其劃分和命名都不盡相同。星座一直沒有統一規定的精確邊界,直到1930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為了統一繁雜的星座劃分,用精確的邊界把天空分為八十八個正式的星座,使天空每一顆恆星都屬於某一特定星座。這些正式的星座大多都以中世紀傳下來的古希臘傳統星座為基礎。與此相對地,有一些廣泛流傳但是沒有被認可為正式星座的星星的組合叫做星群,例如北斗七星。





在三維(也稱為三度空間,三次元)的宇宙中,這些恆星其實相互間不一定有實際的關係,不過其在天球這一個球殼面上的位置相近,而其實它們之間可能相距很遠。如果我們身處銀河中另一太陽系,我們看到的星空將會完全不同。自古以來,人們對於恆星的排列和形狀很感興趣,並很自然地把一些位置相近的星聯繫起來組成星座。
















星座的意義和應用

恆星或星座的起落在古代常常用於導航和時間的確定。古埃及通過觀測天狼星的偕日升來確定一年的開始;在有些地區,通過恆星觀測確定方位的古老技術仍有保存。星座及其本身代表的文學意象也常常出現在文人墨客的作品當中。

雖然星座的重要性在現代已經相對降低,但是對於夜空愛好者來說,星座並沒有失去它的魅力。通過其引人入勝的傳說,星座在天文學普及方面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每當發生顯著的重大天象時,天文學家、科普工作者和媒體總會在社會上,特別是年輕人之間掀起一股天文學熱潮。

星座的起源


約翰·波德在1782年繪製的星圖,圖中顯示的是大熊座。

為了方便研究及觀測天上諸多恆星,人們把星空分為若干個區域,每一區就是一個星座。很難確切的說出人類是從何時開始有星座的概念的,這類天文知識遠在有歷史記載以前就被人們所領會。星座的名稱則很可能來源於早期航海的水手。不同地域的文明中,星座的起源可能完全不同,但是隨著各文明的擴張和相互影響,星座的文化也包含了融合的過程。
西方公元前270年希臘詩人阿拉托斯寫的《物象》中提到47個星座。從《物象》所記載的星區可得知,由於歲差的原因,書中所描述時期的南極點與現在的南極點並不一致,據此可以推斷出書中所記錄的是公元前2000年前的星空;同時星空記錄的空白區域表明觀察者應該在北緯35°到36°附近。因此有人認為將星空劃分為星座的做法起源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巴比倫和蘇美爾時期,希臘和埃及的星座有可能是從該地區傳入的。

在《約伯記》里提到大熊、獵戶等幾個星座;公元前十二世紀尼布甲尼撒一世時代建造的土地界標石上刻有人馬座、天蠍座和長蛇座的圖案。古希臘詩人荷馬和赫西奧德的著作中也提及了大熊、獵戶和昴星團(當時昴星團被看作是一個獨立的星座,而不是金牛座的一部分),而在同一時期的巴比倫已經用楔形文字記錄了黃道十二星座。

到公元二世紀,托勒密在他的《天文學大成》中記錄了48個星座中的1022顆恆星,這也是現代星座的原型。之後許多天文學家在托勒密星座的空檔里填充新的星座;1603年巴耶、1690年赫維留、1752年拉卡伊先後在兩個世紀內為南天的星座命了名。


中國敦煌莫高窟的一幅唐代星圖,現存於大英博物館

古代中國以星官來劃分天空。最早記載星官的著作是司馬遷的史記·天官書,其中錄有91個星官共五百多顆恆星。到隋朝的《步天歌》中已記載星官283個,它們分別屬於三垣或二十八宿之一。三垣是指環繞北極天空所分成的三個區域,分別是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而在環黃道和天球赤道近旁一周分為四象,四象中又將每象細分成七個區域,合稱二十八宿。中國古代以太陰曆紀年,由於月亮圍繞地球自轉一周約為每月廿八日,因此每天經過一區的稱為「宿」或「舍」。到了明朝末期,由於西學東漸的影響,徐光啟所編的《崇禎曆書》參考歐洲天文學的數據增補了近南極星區的星官23個。

對星空劃分為三垣、四象和二十八宿的先後順序存在著不同意見。民國時期的天文學家高魯在其所著的《星象統箋》里認為三垣出現最早,然後是四象,二十八宿出現最晚。曾任北京天文館第一任館長的天文學家陳遵媯則在其著作中認為四象出現較早,而後分為二十八宿,而三垣則最後,並指出三垣之名在隋朝《丹元子步天歌》才出現,三垣二十八宿的形制也是在此形成並沿用。

在周朝初期著作《周禮》中已能發現二十八宿部分宿名,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完備了。有關二十八宿及四象的記載,最早見於《史記》。學術界對二十八宿的起源時間和地點有著諸多的分歧。傳統認為,中國二十八宿體系的創立年代最早只能上溯到公元前八至前六世紀。1978年考古學家在湖北隨州的戰國曾侯乙墓的墓葬中,出土了繪有二十八宿圖像的漆箱蓋,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關於二十八宿的實物例證。

中國古代把北極附近的三垣定為中官,而二十八宿實際上是自四象細分出來的,二十八宿以南的星區則稱為外官,即「中官+四象+外官」,這只是中國古代為數諸多的星區劃分方法之一。除此之外也有把星區分為七個區域的「五獸+中官+外官」、分為11個區域的「九野+中官+外官」等多種方法,只不過「中官+四象」的劃分方法流傳較為廣泛罷了。
印度人的二十八宿(नक्षत्र,Nakshatra,意為「月站」)與中國的二十八宿極其類似,學者認為兩者同出一源。俾俄、瑪得那(Madler)、什雷該爾(Schlegel)、竺可楨、夏鼐、新城新藏等人主張二十八宿起源於中國;韋柏(Weber)、諶約翰、金最爾(Kinzel)、金史密(King Smill)和愛特金(Edkin)等人則提倡印度起源說。

與中國二十八宿劃分不同的是,印度的二十八宿以織女替代了中國二十八宿中的牛宿,以河鼓(牛郎)替代了中國二十八宿中的女宿。二者的起始宿均為角宿(चित्रा,Chitrā),但之後印度二十八宿的起始宿更改為昴宿(कृत्तिका,Krittikā)。據印度古代經典記載,室、壁二宿也曾合為一宿而為二十七宿,或也有減去織女而湊成二十七宿的,這一點與中國一致。二十七宿的全部名稱最早出現在《鷓鴣氏梵書》。



阿爾蘇飛繪製的仙女座。

公元9世紀以後,托勒密星座傳到阿拉伯世界。托勒密的著作《天文學大成》被翻譯為阿拉伯語,名為《至大論》。阿爾蘇飛以該書為基礎寫出了被稱為伊斯蘭觀測天文學的三大傑作之一的《恆星書》(كتاب الكواكب الثابتة ‎)。如今全世界通用的星名中,多數名稱都來源於阿拉伯語。

星座及天體的命名
古代星座的命名

因為古代文明之間相對隔絕,在不同文化里,星星組成的圖案被賦予了不盡相同的形象。


例如北斗七星在古希臘被視作熊的尾巴;中國人則將它看作舀酒的器具斗;英國人認為它是耕田的犁;法國南部的人認為它是平底鍋;龐尼印第安人認為它是擔架上的病人;瑪雅人認為那是七隻金剛鸚鵡;印度人將它看作是七位智者;羅馬人則看作是七頭牛。

中國古代星官體系反映的是人間的社會體系,星官的名字來自帝王將相、宮廷廟宇、軍營車騎、農耕狩獵等各個方面。這體現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天地對應」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西方星座系統中星座的名字多數來源於希臘神話中的人物和動物,而對於在希臘本土看不到的近南極星區,約翰·拜耳用與大海及海中的生物相關的名詞予以命名。之後法國天文學家尼可拉·路易·拉卡伊用科學裝置和儀器的名稱命名了13個亮星較少的星區(有一個例外「山案座」)。
現代星座的命名

現代星座常使用的88星座里包含14個人類形象、9種鳥類、2種昆蟲、19種陸地動物、10種水生物,2個半人馬怪物以及29種非生物;頭髮、巨蛇、龍、飛馬、河流各一(種數之和超過88是因為某些星座里不止一個形象)。

現代星座使用的正式名稱使用的是拉丁文,其拼寫固定,但是讀音因人而異。在英文中也會用「拉丁文+英文」的暱稱來表達星座,如南魚座被稱為「Piscis Austrinus the southern fish」。在1922年於羅馬召開的第一屆天文學聯合會大會上,第三委員會提交了3字母星座縮寫符號的決議(如「Psc」代表「Pisces」,即雙魚座),並獲得了通過。
恆星的命名

在學術上並沒有一套單一的恆星命名系統。較亮的恆星基本上是根據它們所處的星座,使用拜耳命名法或弗蘭斯蒂德恆星命名法來定名。如半人馬座α(拜耳命名法)、天鵝座61(弗蘭斯蒂德恆星命名法)。還有一些恆星使用變星的命名方式,如天琴座RR等。對於肉眼無法看見的恆星,一般不按照其所在的星座命名,除非它與較亮的恆星形成雙星或聯星系統。這些需要通過望遠鏡才能看到的恆星通常使用它們在特定的星表中的編號作為其名稱。

一些明亮的恆星有源於拉丁、希臘或阿拉伯的俗名,如α Aql,在英語中一般稱作「Altair」,而在中文裡被稱為「牛郎星」。實際上如果要按照星座來命名,這顆恆星應該稱作「天鷹座α」(英文)或「河鼓二」(中文)。「天鷹座」和「河鼓」分別是它所在西方星座和中國星官。
深空天體的命名

雖然深空天體(星雲、星團、星系)也隨著天球一起轉動,但是深空天體並不普遍以星座命名。它們一般在數字編號前加上M、NGC、IC等字母,分別代表梅西耶星表、星雲星團新總表、索引星表。對於顯著的深空天體有時會有更加通用的名稱,如位於獵戶座的M42往往叫做獵戶星雲;位於中國古代星宿昴宿的M45稱為昴星團等。

Orion
星座的分類

絕大多數文明中所指的星座,都是指由亮星或一些較明顯的深空天體組成的「亮星星座」,但是有些文明中也會通過天空中的暗區定義「暗雲星座」。
亮星星座
星座家族

現代八十八星座按照位置一般可以簡單分為北天星座、黃道星座、南天星座;有時也會把赤道星座獨立成為一類。通過積分找出每個星座的中心,並計算出該點的坐標。根據天球坐標系統,每點的位置包含了赤經及赤緯兩個數。若中間點的赤緯為正數,即該點位於天球的北半球,用N表示,對應的星座即為北天星座;赤緯是負數的話,中間點位於南半球,用S表示,對應的星座即為南天星座。這些星座可以通過赤經進一步確定其所在的象限:把赤經分為24個小時,星座的中間點於0時至6時的話就屬於Q1,6時至12時屬於Q2,12時至18時屬於Q3,18時至0時屬於Q4。

有時也會使用按照不同區域的星座集合來劃分,這些星座家族分別以集團中最重要的星座、黃道、神話區域、天上的水族和創造南天星座的天文學家約翰·拜耳、尼古拉斯·拉卡伊命名。總共有8個星座家族:大熊(10)、黃道(12)、英仙(9)、武仙(17)、獵戶(5)、水族(9)、拜耳(11)和拉卡伊(15),括號中是所屬家族中現代星座的數量。

暗雲星座



由暗雲定義的星座:天空上的"鴯鶓"。煤袋星雲形成了鴯鶓的頭,南十字座就在其中,天蠍座位於其左側。




當地球上的條件能讓銀河中心區的暗斑在地面上投影形成陰影時,一些文化中已經看清這些暗斑的形狀,並稱之為"暗雲星座",這不同於一般由亮星定義的星座。銀河中暗斑生動的輪廓在南半球比北半球更為顯著和易見。在印加文明中認為,銀河中的暗區或暗星雲如同動物一般,並用之於跟蹤季節的更替。澳大利亞土著居民也有暗雲星座的描述,最有名的就是"天空中的鴯鶓",它的頭就是由煤炭袋構成的;而在安第斯人的傳說中,此暗斑則構成一隻駱駝。

現代星座演變


星座實際上是從地球上看到的恆星在天球上的投影。

現代星座中的50個由托勒密星座演化而來,12個由約翰·拜耳在1603年命名,7個由約翰·赫維留在1690年命名,14個由尼古拉斯·拉卡伊在1763年命名。到公元1922年,國際天文學會決定將全天劃分為88個星座,並成立了比利時天文學家尤金·德爾波特主導的第三委員會(IAU Commission 3);1930年,國際天文學會正式定義了這些星座的邊界。在這之後,任何恆星(除了太陽)、星雲、星系都精確的屬於某一個特定的星座。

Crux
南十字座星象

在現代88星座中,最亮的星座為南十字座;可見恆星最多的星座是半人馬座,6等以上星數為101顆;面積最大的星座是長蛇座,為1302.844平方度,佔到了全天面積的3.158%;而面積最小的南十字座僅有68.447平方度。 巨蛇座是唯一不連續的星座,它被蛇夫座分割為頭、尾兩部分。

托勒密星座

現在國際通用的星座是以公元2世紀托勒密的《天文學大成》所載的48星座為基礎的,這48個星座被稱為托勒密星座。除了南船座被拉卡伊分開為船底座、船尾座、船帆座以外,所有星座都保留在現代星座中。托勒密星座主要繼承了公元前2世紀希臘天文學家喜帕恰斯所著的星表,其中還引用了公元前700年至公元前200年間巴比倫的觀測記錄。

托勒密星座包括以下48個星座。其中以紅色標出的是十二個古典黃道星座;而橙色標出的蛇夫座是直到1930年才由國際天文聯合會官方確認的黃道星座。

黃道星座

後來星座的數目不斷增加,主要是為填補托勒密星座間的空缺(因古希臘人認為明亮的星座間是有暗淡的空白地帶的),另一原因是當歐洲的探險家往南進發時,能夠看見一些以前看不到的星空,所以要加入新星座以填滿南面的天空。上述48個托勒密星座中刪去了南船座,加上以下41個較新的星座就構成了現代的88星座:
韋斯普奇或科內利烏斯,16世紀初:南十字座 · 南三角座
Vopel,1536:后髮座
凱澤和豪特曼,1596: 天燕座 · 蝘蜓座 · 劍魚座 · 天鶴座 · 水蛇座 · 印第安座 · 蒼蠅座 · 孔雀座 · 鳳凰座 · 杜鵑座 · 飛魚座
Plancius,1613: 鹿豹座 · 天鴿座 · 麒麟座
Habrecht,1621: 網罟座
赫維留,1683: 獵犬座 · 蠍虎座 · 小獅座 · 天貓座 · 盾牌座 · 六分儀座 · 狐狸座
拉卡伊,1763: 唧筒座 · 雕具座 · 船底座 · 圓規座 · 天爐座 · 時鐘座 · 山案座 · 顯微鏡座 · 矩尺座 · 南極座 · 繪架座 · 船尾座 · 羅盤座 · 玉夫座 · 望遠鏡座 · 船帆座


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主要部分,其中間五顆恆星位於大熊座移動星群,而首尾兩顆不屬於該星群的恆星則向著不同的方向移動。圖中顯示的是公元前15000年-公元15000年之間該星區的變化。使用3D眼鏡(紅/綠 或 紅/藍)可以看到更好的效果

星座看起來隨著天球運動是由於地球自身的運動引起的,其中對星空變化較為顯著的乃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由於地球自轉,星空背景每天繞天軸轉動一圈;星空也隨著季節的變化而緩慢變化,經過一年之後,星空與一年之前的星空幾乎一致。地球自轉的旋轉軸還有一個稱作進動的長周期運動,其周期大約為25,765年。這種運動引起北極點在恆星背景中的周期性漂移,這在天文學上稱為歲差。在短時期內對星座的粗略觀測可以忽略這種運動。

恆星都在做著高速移動。恆星的運動都可以分解為兩者連線方向的徑向速度和與之垂直的自行,其中自行會改變恆星在星空中的視位置。由於恆星距離地球太遠,一般可以認為恆星在天穹上的位置是固定的。

由於太陽和行星相對於地球的視位置與天球上的背景恆星的位置不固定,它們周期性的穿越黃道上的十三個星座。在占星術上,往往會以「水星位於天蠍座」的方式描述。但是占星術上的黃道只有十二星座,並且是均分的。

星座的識別



拱極星座繞著北天極旋轉。其中的大熊座的北斗七星和仙后座是北半球識別星空的重要標誌。



















星座在很久以前就被水手、航海家當作識別方向的重要標誌。隨著科技的發展,星座用於方向識別的作用逐漸減弱,但是太空飛行器還是通過識別亮星來確定自身的位置和航向。對於星空愛好者來說,星座的識別往往是對於亮星的識別。

在北半球,小熊座的北極星是在星空確定方向最重要的依據。從天球坐標系可以看出,北極星的高度是與當地的緯度一致的。但實際上由於北極星並不明亮,人們通常使用北斗七星來尋找北極星,從而確定方向。把北斗的勺柄(β到α)延長5倍處便能找到北極星。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況下,可以認為北極星所在的方向即北方。在北半球低緯度地區,北斗星會落入地平線以下,此時可以根據與北斗七星相對的、呈「M」(或「W」)狀的仙后座來確定北極星的位置。

一旦識別出北極星和其他任何一顆恆星,整個星空就完全可以通過恆星的相對位置來識別。為了便於記憶,人們通常通過北斗七星延長的斗柄來尋找牧夫座的大角(牧夫座α)、室女座的角宿一(室女座α)。在不同的季節,也可以通過其他星空中顯著的特徵定位,如冬季可以通過的明亮的獵戶座輕而易舉地找到雙子座、大犬座、小犬座、金牛座、御夫座,甚至獅子座;秋季時可以通過飛馬座的秋季四邊形從而找到仙女座、英仙座、南魚座等;而夏季大三角則是夏天星空中最容易找到的特徵,此時可以找到天鵝座、天琴座、天鷹座、人馬座、天蠍座、天龍座等。

南天極附近的星座則比較零散,分布著很多面積較小的星座,亮星也很少,很多區域甚至沒有較亮的星,認識起來相對困難一些。另外南天極也沒有像北極星那樣的指示星,因此南天極常常靠南十字座的十字架一(南十字座γ)和十字架二(南十字座α)延長約4.5倍來確定。同時半人馬座的南門二(半人馬座α)和馬腹一(半人馬座β)、船底座的老人星(船底座α)、波江座的水委一(波江座α)都是識別南半球星座的重要依據。

星圖


獵戶座星區的星圖。從圖例中可以看出,恆星越亮,用以表示的黑圈也越大。



將恆星或其他天體在天球上的視位置投影成平面便形成了星圖,通過星圖可以標識出它們的方位、亮度和形態等信息。星圖中往往會把星座界限繪製出來,並輔以簡單的星座連線。


天文學星座與占星術星座

西洋占星術的黃道十二星宮,就是一種借「星座」之名,占卜和斷判命運和性格的僞科學。雖然天文學上的十三個黃道星座有相對於中氣春分點(或太陽)的歲差問題,現在的天文學星座與西洋占星術起源時期(新巴比倫王朝的創建,626 B.C.)相比已經有約36.85°的歲差,但是西洋占星術所使用的等分星宮卻沒有歲差問題,因爲白羊宮的起點就設在中氣春分點上。西洋占星術通常分為僞恆星年派和中氣春分年派兩支,但僞恆星年派只不過是基於中氣年派的每個等分時間點再加上25.5日,與真正的恆星年或恆星時毫無關係。

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

蝴蝶的認識



蝴蝶
是錘角亞目中的物種的總稱,或稱蝶、蜨、蛺(現指蝴蝶中的一類)。以美麗的色彩和優美的飛舞姿態著稱。與蛾一同為昆蟲綱鱗翅目之下的一個家族,與其他昆蟲不同的是身上長有大而耀眼的翅膀。蝴蝶翅膀一般色彩鮮豔,有各種花斑,是由翅膀上的鱗片組成。蝴蝶主要在日間活動,休息時四翅合攏豎立在背上,或完全展開平放,弄蝶科蝴蝶又有另類的休息形態。蝴蝶頭部有一對棒狀或錘狀觸角,這是與蛾類的主要區別(蛾的觸角形狀多樣)。全世界大約有28,000種蝴蝶,在世界各地除了南極洲等寒冷地帶以外都有分布,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品種最多。


蝴蝶的卵一般為圓形或橢圓形,表面有蠟質殼,防止水分蒸發,一端有細孔,是精子進入的通路。不同品種的蝴蝶,其卵的大小差別很大。蝴蝶成蟲會將卵產於其寄主植物或嫩芽上,即蝴蝶幼蟲會進食的植物,為幼蟲準備好合適的生長地點。
幼蟲
幼蟲的形狀多樣,有肉蟲,也有毛蟲。幼蟲孵化出後,主要就是進食,要吃掉大量植物葉子,有些蝴蝶物種就專吃農業植物,例如菜粉蝶的幼蟲會食十字花科的植物,牠們就成為農夫眼中的害蟲。隨著幼蟲生長,一般要經過4至6次蛻皮,幼蟲每次脫皮為一齡,並把舊外殼吃掉。


幼蟲完全成長後便會停止進食,到處爬行著尋找一個適合的結蛹地方。蛺蝶科的蝴蝶(包括眼蝶、斑蝶、閃蝶等)的蛹是頭下尾上的懸吊著,稱為懸蛹;鳳蝶和粉蝶的則頭上尾下,稱縊蛹。牠們會把身體拉長量度周圍的空間是否足夠破蛹羽化時順利展開翅膀。當找到結蛹的地方時,蝴蝶會在該處吐絲,將身體末端固定在絲上,蛺蝶幼蟲會在葉子背面隱蔽的地方結蛹,然後逐漸變硬,成為前蛹。 約一天後,前蛹脫去幼蟲外皮,露出蝶蛹。蛹內幼蟲的器具會逐漸分解,然後重新組成蝴蝶的身體。

成蟲
成蟲性成熟後,在蛹中沿著頭和胸破殼鑽出,剛羽化的蝴蝶翅膀皺褶和腹部膨脹,有些蝴蝶會走到葉底把體液流到翅脈撐起翅膀,這時的蝴蝶無法躲避天敵,假如蝴蝶掉在地上或未能順利展翅,翅膀會變得畸型,可能會失去飛行能力,只能坐以待斃。翅膀展開後,蝴蝶就可以飛翔了,蝴蝶的前後翅不同步扇動,因此蝴蝶飛翔時波動很大,姿勢優美,所謂「翩翩」起舞,來源於蝴蝶的飛翔。成蟲以花蜜為食物,有的品種也吸食樹汁、水中溶解的礦物質等。一般蝴蝶成蟲交配產卵後就在冬季到來之前死亡,但也有的品種會遷徙到南方過冬,遷徙的蝴蝶群非常壯觀。目前比較聞名的蝴蝶越冬地點是美洲的墨西哥和東亞。

身體的結構
蝴蝶的身體都擁有昆蟲綱的一般特徵,身體分為三部分:頭部、胸部及腹部,又有外生殖器。

頭部
頭部長了一對觸角、一對複眼和口器。

觸角
長在前額上方,複眼內側,佈滿了感覺器官,主要負責平衡及嗅覺,觸角由柄節、梗節和鞭節組成。柄節呈圓球狀,嵌在頭內觸角窩裡,可轉動;梗節呈棒狀;鞭節末端膨大呈球狀或鉤狀(鍾角亞目因而得名,亦用來分辨蛾類)。 不同蝴蝶的觸角長度、未端形狀、基部距離亦有異,是蝴蝶分類的一個重要特徵。












複眼
呈半球形,每個複眼由數千個六角形的小眼所構成。每個小眼只能看到物體的部份影像,有如拼圖般,小眼合在一起,才能組成完整的影像。

下唇鬚
生在頭的下方,向前伸出或彎上上方突出,不同蝴蝶會有不同型狀,也是蝴蝶分類的一個重要特徵。

口器
口器或稱虹吸管、吸管,是蝴蝶的進食器官,也是鱗翅目的特有結構。口器為兩根黏在一起的長吸管,平時捲曲縮藏在下唇鬚間,吸食時會伸出,呈長管狀。













胸部
胸部由四塊骨片組成,分別有一塊背板,一塊腹板和兩塊側板。胸部可分成三節,有前胸、中胸和後胸,中胸和後胸大而發達,各有一對翅膀,分為前翅和後翅各一對,使蝴蝶飛行。


胸部的三節各有一對腳,名前足,中足和後足,但有些蝴蝶如蛺蝶、眼蝶和斑蝶等蝴蝶,前腳已退化縮在胸前,只用其他四隻腳來活動,沒有步行能力。足由基節、轉節、腿節、脛節和跗節5部分組成。跗節端部常有爪兩枚。


翅膀
蝴蝶有前翅和後翅各一對,翅膀上佈滿了翅脈和鱗片。翅脈排列的方式,稱為「脈相」,蝴蝶前翅一般有15條翅脈,後翅則有10條,翅脈間的區域叫翅室。 脈相的結構和鱗片的色彩斑紋是區分蝴蝶種類的重要依據。













腹部
腹部有十節,內有神經、循環、消化、生殖、呼吸等器官。













鱗片
各種蝴蝶的特徵主要是翅膀上不同的鱗片,牠們五彩繽紛的翅膀就是靠無數極細小的鱗片造成。這些鱗片就是有反射出黑色和棕色的黑色素,而藍色、綠色、紅色或閃耀的一般是由鱗片的微觀結構造成,其光子晶體的性質經過光的散射出現不同的顏色。鱗片鬆散地附在翅膀上,就算沒有損害蝴蝶它們都可能會自然脫落。













多型性
同一種蝴蝶,不論性別,只要出現兩種或以上的型態,便稱為多型性。與個體差異不同,多型性的型態差異較大,各型態亦恆常發現。

季節異型
有些蝴蝶品種會在不同季節出現不同型態,就是季節異型。一般分為濕季型及旱季型。濕季型一般顏色較為鮮豔,翅膀上的圖案清晰;旱季型則變得暗淡,圖案模糊。

雌雄異型
有些蝴蝶品種兩性會出現不同型態,就是雌雄異型。通常出現於鳳蝶科、灰蝶科和蛺蝶科。

兩性體
又稱陰陽蝶或第二性徵,顧名思義就是同一隻蝴蝶擁有兩性的性器官,左右翅膀的花紋都不一樣,甚至形狀不同。此異形十分罕見。

行為及領域性
部分灰蝶科和蛺蝶科蝴蝶的雄蝶都具有很強的領域性,牠們會站在樹上的葉片或曠地上守衛著,當有雌蝶闖入,便會進行求偶,希望進行交配。若果飛入的是雄蝶,便會互相追逐,直至入侵者離開其領域範圍。













登峰
很多蝴蝶都有登峰的習性,牠們會一大清早從低地飛到山頂,雄蝶會尋找自己的領域範圍,找一個有利位置待雌蝶上山並交配。若成功交配,雌蝶會飛回山下產卵。

求偶
雄蝴蝶會用跳舞來吸引雌蝴蝶。

交配
蝴蝶交配的行為又叫作交尾,顧名思義牠們交配時尾部貼著,互相背向。














遷徙
帝王斑蝶和大絹斑蝶兩種較爲出名的品種都會進行長距離遷徙


自我保護


旖斑蝶,有毒,捕食者不敢獵食


大斑鳳蝶,無毒,花紋模仿有毒的旖斑蝶


紅斑脈蛺蝶,無毒,都是模仿旖斑蝶

身體的結構
蝴蝶身上的細毛和翅膀上的鱗片容易脫落,令捕食者難以抓住。

翅膀花紋
很多蝴蝶(尤其蛺蝶科的蝴蝶)會偽裝成枯葉使捕食者難以發現。有些蝴蝶的幼蟲會偽裝作樹枝或樹莖,作用同上。


























警告色
斑蝶科的蝴蝶有毒,很多斑蝶幼蟲和成蟲都有鮮豔的顏色,警告天敵他們有毒。
模仿

米氏擬態
有毒的斑蝶互相模仿,捕食者嘗過一次苦頭後便會對蝴蝶的食慾大減。
貝氏擬態:無毒的蝴蝶模仿有毒的蝴蝶,使因吃過有毒蝴蝶的捕食者對外貌相似的模仿者(無毒的蝴蝶)都不敢吃。

眼斑
即「假眼」,許多眼蝶亞科、眼蛺蝶屬等蝴蝶的翅膀上都有大眼斑,恐嚇天敵以為自己是一隻較龐大的生物,不敢捕食。很多灰蝶科的蝴蝶後翅翅基都有眼斑,跟幼幼的翅尾配起來就像另一個頭(翅尾就像觸角)。使捕食者感到混亂,若捕食者被騙並只咬去「假頭」,灰蝶就保住了性命。一些鳳蝶的幼蟲亦有些大眼斑,同樣是要嚇怕天敵而不敢捕食。


臭味
一些鳳蝶幼蟲受到騷擾時,頭部會伸出一條叉開的「臭角」,配上牠身上的眼斑就像是一條小蛇,不敢捕食。珍蝶屬的蝴蝶更會分泌出有毒的臭液,用途同上。

生璄
灰蝶科的蝴蝶幼蟲會跟螞蟻發生共生關係。幼蟲會分泌汁液給螞蟻吸食,螞蟻亦會保護幼蟲。不過在對於其他蝴蝶,螞蟻是捕食者。

群居
很多蝴蝶幼蟲都有群居的習性,令捕食者難以集中捕食,增加存活的機會。

葉包
很多蝴蝶幼蟲會把寄主植物的葉片接疊成「葉包」,減少天敵發現的機會。

天敵
捕食性


節尾猴咬住一隻蛺蝶

簡單說就是所有以昆蟲為食的動物都是蝴蝶的天敵。
青蛙、蜥蜴、螳螂等就趁蝴蝶在訪花或睡覺時捕捉。
鳥類、蜘蛛等就捕捉飛行中的蝴蝶。
螞蟻會食蝴蝶幼蟲和卵。


寄生性
寄生蠅和寄生蜂體型細小,會把卵產在蝴蝶的卵、幼蟲或蛹上,孵化成幼蟲後便會以寄主(即蝴蝶不同型態)為食。

微生物
細菌、病毒和真菌都會使蝴蝶生病。

人類
捕捉作為標本、棲息地的破壞,會導致蝴蝶絕種


觀蝶
觀蝶就是觀察蝴蝶自然生態的活動,可以到郊外或蝴蝶園進行。觀蝶時要注意安全,不要搔擾、攻擊野生動物,更不可採捕蝴蝶的任何階段,以免擾亂生態。觀蝶時可攜帶當地的蝴蝶圖鑑、記錄表和相機,方便作記錄。

穗花棋盤腳








穗花棋盤腳 

1.科別:玉蕊科Lecythidaceae
2.學名:Barringtonia racemosa (L.)Blume ex DC.
3.英文名稱:Small-leaved Barringtonia
4.別名:水茄苳、水貢仔、細葉棋盤腳樹
5.分佈地區:亞洲熱帶、非洲、澳大利亞及太平洋島嶼上、台灣。台灣北部宜蘭、基隆及金山一帶海岸地區及南部恆春半島的海邊地區常見。


玉蕊科小百科
玉蕊科多為喬木。全世界約20屬250-300餘種,大多生長在南美洲和馬達加斯加島的喬木。其生態環境多生于濱海地區林中。臺灣、廣東、海南等地,果實質輕可漂浮水面,為靠水流傳播的植物。台灣有 1 屬 2 種,如棋盤腳樹、穗花棋盤腳樹。

知識與知性
1.穗花棋盤腳為常綠喬木,高可達 16 公尺,樹幹短而粗,有時具有板根,具有多數的枝條;枝條斜上昇,有時會有下垂的情形,具有明顯的葉痕枝下垂。葉長橢圓形,長達 22~35 公分。穗狀花序下垂,可達 20~80 公分,開淡玫瑰色花。

2.穗花棋盤腳的果實為長橢圓形,略呈四稜形,長 5~7 公分,寬 3~4 公分,外果皮淡紫色,中果皮具纖維質;種子一枚,2.2~4 公分,外被一層褐色薄膜,種仁乳白色,為卵圓形,但其結果量通常不多。

3.穗花棋盤腳,枝葉密,耐鹽分,常栽植於海濱地區,作為防風林用。木材帶黃白色,質軟而輕,易腐朽,利用價值偏低。

4.穗花棋盤腳可供庭園植栽用,作為綠化植栽,供觀賞用。尤其在7月~9月間開花,每到了夜晚才開花,第二天清晨就會掉落。

5.藥用方面:根治熱病發熱,葉治皮膚搔癢,果實止咳平喘,止瀉。種子清熱利濕,止痛等。

6.穗花棋盤腳主要採用播種繁殖法。穗花棋盤腳是一種藉海漂來擴張族群的樹種,它的果實外表富含纖維質,乾燥後自母株掉落可隨潮水漂散,同時具有隔阻海水的作用,可保持內部種子的完整。

2014年11月4日 星期二

純真的心

純真的心
  
  有一個小鎮很久沒有下雨了,令當地農作物損失慘重,於是牧師把大家集合起來,準備在教堂裡開一個祈求降雨的禱告會。
  
  人群中有一個小女孩,因個子太小,幾乎沒有人看得到她,但她也來參加祈雨禱告會。
  
  就在這時候,牧師注意到小女孩所帶來的東西,激動地在台上指著她:“那位小妹妹很讓我感動!”於是大家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了過去。
  
  牧師接著說:“我們今天來禱告祈求上帝降雨,可是整個會堂中,只有她一個人今天帶著雨傘!”大家仔細一看,果然,她的座位旁掛了一把紅色的小雨傘;
  
  這時大家沉靜了一下,緊接而來的,是一陣掌聲與淚水交織的美景。
  
  有時我們不得不說:小孩子其實一點都不“小”,他(她)們其實很“大”!他(她)們的愛心很大!他(她)們的信心很大!

小孩的心

小孩的心
  
  有一位單身女子剛搬了家,她發現隔壁住了一戶窮人家,一個寡婦與兩個小孩子。
  
  有天晚上,那一帶忽然停了電,那位女子只好自己點起了蠟燭。沒一會兒,忽然聽到有人敲門。原來是隔壁鄰居的小孩子,只見他緊張地問:“阿姨,請問你家有蠟蠋嗎?”
  
  女子心想:“他們家竟窮到連蠟燭都沒有嗎?千萬別借他們,免得被他們依賴了!”於是,對孩子吼了一聲說:“沒有!”
  
  正當她準備關上門時,那窮小孩展開關愛的笑容說:“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沒有!”說完,竟從懷裡拿出兩根蠟燭,說:“媽媽和我怕你一個人住又沒有蠟蠋,所以我帶兩根來送你。”
  
  此刻女子自責、感動得熱淚盈眶,將那小孩子緊緊地抱在懷裡。

煩惱人

煩惱人

  一個人被煩惱纏身,於是四處尋找解脫煩惱的秘訣。

  有一天,他來到一個山腳下,看見在一片綠草叢中,有一位牧童騎在牛背上,吹著悠揚的橫笛,逍遙自在。他走上前去問道:“你看起來很快活,能教給我解脫煩惱的方法嗎?”

  牧童說:“騎在牛背上,笛子一吹,什麼煩惱也沒有了。”

  他試了試,卻無濟於事。於是,又開始繼續尋找。

  不久,他來到一個山洞裡,看見有一個老人獨坐在洞中,面帶滿足的微笑。

  他深深鞠了一個躬,向老人說明來意。老人問道:“這麼說你是來尋求解脫的?”

  他說:“是的!懇請不吝賜教。”

  老人笑著問:“有誰捆住你了嗎?”

  “……沒有。”

  “既然沒有人捆住你,何談解脫呢?”

  他驀然醒悟。

  由於我們的心態沒有調整好,煩惱也就一個跟著一個而來,實際上,大多數煩惱都是無中生有。把心態調整好,問題會變得很簡單,煩惱也就不驅而散。

老先生與服務生

老先生與服務生

  老先生常到一家商店買報紙,那裡的服務生總是一臉傲慢無禮的樣子,就連基本的禮貌都沒有。做事追求效率固然重要,可是缺乏禮貌一定會流失客人,沒有了客人服務速度再快,又有什麼用?

  朋友對老先生說,為何不到其他地方去買?

  老先生笑著回答:“為了與他賭氣,我必須多繞一圈,浪費時間,徒增麻煩,再說禮貌不好是他的問題,為什麼我要因為他而改變自己的心情?”

  不要因為別人的不好而影響了自己做事情時候的心情,也不要因外界的不如人意而影響了一生的幸福快樂。想想美好的一面,心情也會是很快樂的。

四個過橋人

四個過橋人

  有一處地勢險惡的峽谷,澗底奔騰著湍急的水流,而所謂的橋則是幾根橫亙在懸崖峭壁間光禿禿的鐵索。

  一行四人來到橋頭,一個盲人、一個聾子,以及兩個耳聰目明的正常人。四個人一個接一個抓住鐵索,凌空行進。

  結果呢?盲人、聾子過了橋,一個耳聰目明的人也過了橋,另一個則跌下深淵喪了命。

  難道耳聰目明的人還不如盲人、聾人嗎?

  是的!他的弱點恰恰源於耳聰目明。

  盲人說:“我眼睛看不見,不知山高橋險,心平氣和地攀索。”

  聾人說:“我耳朵聽不見,不聞腳下咆哮怒吼,恐懼相對減少很多。”

  那個過了橋的耳聰目明的人則說:“我過我的橋,險峰與我何干?激流與我何干?只管注意落腳穩固就夠了。”

  積極地面對周圍的環境,不要被虛張聲勢所威嚇,要知道,那多半都是紙老虎,唯有一顆坦然面對而又積極進取的心才可排除虛張聲勢對你的威嚇。

小壁虎斷尾巴

小壁虎斷尾巴

  一隻小壁虎被蛇咬住了尾巴,它拚命地掙扎,尾巴斷了,小壁虎得以逃命。

  一位農夫見了,對小壁虎說:“你這可憐的小東西,剛斷了尾巴,是不是很痛啊!”

  小壁虎含淚點了點頭。

  “來,我給你包紮上,這草藥是止痛的。”農夫拿出一包草藥說。

  “不,我很感謝這疼痛,因為是痛讓我知道自己還活著,而且,你包紮了我的傷口,它怎麼能長出新的尾巴來呢?”說完,小壁虎帶著鑽心的疼痛爬走了。

  痛苦帶給人們的不一定是負面效應,有時痛苦也孕育著希望,能感覺到痛苦,就說明還有知覺,還有活下去的希望,這個時候,能夠痛苦豈不是一件很令人開心的事情?

老人與黑人小孩子

老人與黑人小孩子

  一天,幾個白人小孩在公園裡玩。這時,一位賣氫氣球的老人推著貨車進了公園。白人小孩一窩蜂地跑了上去,每人買了一個氣球,興高采烈地追逐著放飛的氣球跑開了。白人小孩的身影消失後,一個黑人小孩怯生生地走到老人的貨車旁,用略帶懇求的語氣問道:“您能賣給我一個氣球嗎?”

  “當然可以,”老人慈祥地打量了他一下,溫和地說,“你想要什麼顏色的?”

  他鼓起勇氣說:“我要一個黑色的。”

  臉上寫滿滄桑的老人驚詫地看了看這個黑人小孩,隨即遞給他一個黑色的氣球。

  他開心地接過氣球,小手一鬆,氣球在微風中冉冉升起。

  老人一邊看著上升的氣球,一邊用手輕輕地拍了拍他的後腦勺,說:“記住,氣球能不能升起,不是因為它的顏色,而是因為氣球內充滿了氫氣。”

  成就與出身無關,與信心有關。這個世界是用自信心創造出來的。有自信,積極的面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這種積極和自信會幫助人登上成功的山頂。

含羞草





含羞草
學名:Mimosa pudica L.
科名:豆科(Leguminosae)
俗名:見笑花、怕癢花、懼內草。
莖:低矮灌木狀,多分枝,植高約30~60cm,莖上長滿毛,節處長刺。
葉:二回羽狀複葉,互生莖上,羽片2對、對生,小葉對生,被長毛。
花:粉紅色圓球形的頭狀花序,腋生,由上百朵小花所構成,花瓣退化成粉紅膜質狀。
果:扁球形節莢果,成熟時一節節脫落,留下刺茸茸的空骨架。
鑑定特徵:1.多年生草本。
2.葉總柄、羽片柄、小葉柄基部有葉枕的構造。
3.有觸覺運動及睡眠運動,果實為節莢果。
分佈:縣內平原各地荒野、路旁、休耕農田、堤防。


含羞草屬於豆科、含羞草亞科的植物,開花授粉後,結成一心皮的豆莢,是豆科植物最大的特徵。含羞草亞科的植物,會開出圓球形的頭狀花序,1而含羞草屬的植物,還會有明顯的觸覺運動。較常見的,有大家習稱的「含羞草」和植株較為高大的「美洲含羞草」。2另外,最近有人從國外引進一種水生含羞草,不過觸覺運動還是以我們習稱的含羞草收合最靈敏,恢復也最快。

含羞草雖也結出一心皮的豆莢,不過它們的豆莢就特殊多了,在它的莢果外層,還長了一圈刺茸茸的構造,果實成熟後,會一節一節的脫落,最後只剩下刺茸茸的空骨架,這種與眾不同的特徵,植物學上稱為「節莢果」。

清晨,是含羞草花朵最美的時候,隨著旭日東昇,含羞草會毫無保留的展示出多量的花粉,等待蜂兒來採蜜,並做它們的好媒人。由於含羞草的花序呈圓球狀,蜂兒採蜜的方式,就與其他花朵大不同了,繞著圓球花序急速移動,是它們快速獲取更多花粉的訣竅,也是個蠻有趣的畫面。

腋生、粉紅色圓球狀的花序,3通常會被誤以為是含羞草的一朵花,其實它是由上百朵小花所構成的一個頭狀花序;我們視覺上看得較清楚一絲絲粉紅色的部分,是由較多數的雄蕊與較少數的雌蕊所構成的,通常一朵花由4枚雄蕊與一枚雌蕊所構成,花瓣則退化成顏色淡粉紅的膜質狀。

含羞草也稱「見笑花」,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會含羞閉合的葉子,這也正是它名字由來的原因,因為在它二回羽狀複葉的總柄,羽片柄及小葉柄的基部,都有膨大充滿水溶液的構造,稱為「葉枕」;當含羞草的葉子受到碰觸時,葉枕中的水分會四處流竄,造成膨壓不足,促使葉子閉合,當碰觸消失後,水會漸漸回流,經過十幾分鐘後又會恢復原來平展的樣子,這樣稱為植物的「觸覺運動」。

凡是走過的,必會在時光的隧道中留下痕跡,含羞草是童年最佳的回憶;小時候,不管是上學途中,或是假日放牛的路上,總不忘記提醒一下路旁含羞草,大爺駕到,要畢恭畢敬,低頭行禮;直到夕陽西下時,含羞草熟知俊男美女即將踏著夕陽歸去,早以閉葉羞花的姿態,恭送大駕。470年代以後,隨著農耕機械的進步,耕作面積大量擴大,殺草劑也被廣泛的使用,含羞草的族群似乎減少了許多。最近由於農田的休耕,早已在這片土地歸化的含羞草,似乎又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走在較長時間休耕的農地上、原野或堤防邊,總會讓人有「十步之內必有芳草」的感受,也讓我們體會到,植物生命力的強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