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蓬萊國小幼童軍277團

台北市蓬萊國小幼童軍277團

2014年11月3日 星期一

艾草



艾草

學名:Artemisia Indica Willd (H,V,C)
科名:菊科(Asteraceae)
俗名:艾、炙草、艾絨、艾蒿、醫草。
莖:莖直立,地下有根莖,莖上部多分枝。
葉:葉互生,橢圓形具有羽狀深裂,葉緣有粗齒,葉背密生白毛。
花:花色為淡黃至淡褐色,花形小,頂生或腋生。
果:瘦果1有冠毛2。
鑑定特徵:草本,葉背長滿細茸毛,具特殊的氣味。
分布:低海拔至平地皆能生長。
用途:食用、驅蟲、藥用、避邪。


艾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自低海拔至平地皆可生長,尤其像河邊、路旁或荒地常可見到大片族群。

艾草的莖直立,最高可達1公尺,地上莖為綠色,地下有根莖,上部的莖多分枝;艾草的葉互生,羽狀分裂或具缺刻,葉柄基部成翼狀,葉面為綠色,葉背則因長滿白色細毛,所以呈現綠白色;莖葉具有油腺,所以輕搓莖葉會聞到一股特殊的味道,至於算不算得上是香味,就因人而異了。艾草會在秋冬兩季開花,頭狀花序排列成圓錐狀,花開於枝頭或葉腋,花色為淡黃或淡褐色,位於頭狀花序周圍者為雌花,其餘的盤花(中央者)則為兩性花。果實則是具有冠毛之長橢圓形瘦果。

艾草在亞洲分布很廣,尤以東亞為甚,其中中國人利用艾草的歷史更是悠久。取艾草嫩莖葉洗凈搗碎,再混入米漿或麵粉之中,可製餅、製糕粿,相當美味,它的特殊味道,能吸引很多人喜歡它,而艾草的嫩莖葉也能當成一般野菜來料理,滋味特別。

艾草的莖葉經日光曬乾後可做成艾繩,燃燒後可驅趕蚊蟲,是低污染的驅蟲劑;而艾草的老葉曬乾後可做成艾絨,即是針灸中的灸條,另外艾絨也可做成印泥。

台灣民間在過端午時習慣以榕樹葉子及艾草的莖葉綁成束,掛在門上以趨吉避邪,另外也有人以艾煮水沐浴全身,據說可袪除百病,強身健體,療效可能未如傳說,但它能驅蟲殺菌,當然對身體健康有一定程度的幫忙。

而在中醫方面,艾草全草具有調經止血、安胎止繃、暖子宮、驅濕寒之效。布農族人甚至會挖取艾草根部,加水煎服以治腹痛。雖說艾草全年皆可見,現在也有農夫大面積人工栽培,但只要是藥材,野生者總比人工栽培好上幾分療效,所以艾草可經採集、日曬乾後收藏備用。

艾草的適應力很強,自播性也極為出色,所以分布極廣,但如果能墾出一小方地,種幾株艾草,雖不見得能幫上大忙,但驅蚊逐蟲之功是少不了的,施小工而得大利,何不為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