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蓬萊國小幼童軍277團

台北市蓬萊國小幼童軍277團

2014年11月3日 星期一

刺竹




刺竹

學名:Bambusa stenostachya Hackel
科名:禾本科(Gramineae)
俗名:莿竹、大竹、鬱竹。
莖:根莖粗短。
葉:披針形,先端銳尖,基部接近於圓形,長約8~20㎝,寬約1~1.8㎝。
花:花穗疏生。
鑑定特徵:每節生有1~3枚鈎刺,互相交織成刺網。
分佈:全縣平野或山麓間,現以左鎮、龍崎、玉井一帶較為常見。


自古以來,竹子一直在先民的生活裡,佔有著重要的地位,小從吃飯用的竹筷、裝東西的竹簍,大至睡覺用的竹床、竹搖籃等,種種的竹製品,皆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這麼多種類的竹子裡,又以容易生長且生長速度頗快的刺竹,佔有著最重要的地位。
刺竹是叢生竹的一種,在全島1000公尺以下的地區廣泛栽培,主要栽植於中、南部,是西南部泥岩地區最主要的造林樹種。刺竹的高度約有15公尺,竹稈密集叢生,稈基部節上有一圈氣生根。枝之節上有3枚彎硬刺,在越乾旱期,刺會越多且越密集。刺竹的葉子具有短柄,5至8枚一叢,葉為披針形,先端銳尖,基部接近於圓形,長約8至20公分,寬約1至1.8公分,邊緣有毛,中肋很明顯,在近基部處生有軟絨毛,中肋兩側各有側脈5至6條,在靠近葉緣的2至3脈上,還生有短刺毛。花穗疏生,小穗細小。
刺竹是竹類中較堅靭者,它和一般竹子最大的不同,在於它的小枝上,長滿了尖銳的刺,所以先民多半會在村莊或房舍的周圍種植,以防止外人的入侵,在先民當年剛來台拓荒開墾的年代,叢生的刺竹,可是肩負著保衛家園的重責大任。清初來台的郁永河先生還曾寫了這樣的詩,來表彰刺竹的捍衛精神:「惡竹參差透碧霄,叢生如棘任風搖;那堪節節都生刺,把臂林間血已漂。」古人將這種防禦工事稱之為「竹圍」,對小村落而言,其功效可是一點都不比城牆遜色呢!目前台灣各地仍有些地名被稱之為「竹圍」的,其由來也大多與刺竹有關。
此外刺竹也常被拿來編製成各種用具,如篩子、畚箕、魚簍……等。因為它的表皮粗糙,較適合用來製作傳統耐用的農家器物,且它的耐候性很好,不易潮濕腐壞。用來編製物品的竹子,最好選擇2至3年生,削皮曝曬後就可編製使用。
另外,節理厚實的刺竹,常被拿來做為台灣竹稂厝的主要建築材料,先民會選用成熟的刺竹,由師傅在竹材上鑿出圓洞,用刺竹做為骨架的房子,不但防震力佳,還耐用30年以上哦!不只這樣,先民還會把刺竹剖成兩半,切成適當的長度,再一片片緊密的排列固定在床架上,上方舖上月桃製成的草蓆,就是一張舒適的床了。又因為刺竹的莖稈粗大且耐水,所以早期漁民們還會利用它做成竹筏出海捕魚呢!

目前縣內的刺竹,主要分佈在玉井、龍崎、左鎮一帶,尤其在左鎮的草山月世界,那裡主要是寸草不生的惡地形,唯有刺竹可以大量成群的生長。每年到了2、3月,刺竹的竹葉紛紛變黃、轉橙、進而成紅,這種特殊的景觀也為左鎮帶來不少觀光的人潮。

剛正不阿的刺竹,不只在先民的生活中佔有一席之地,它也為目前縣內的觀光事業注入了一股新活力。當你有機會在林野中,遇到傲立挺拔的刺竹時,除了駐足讚賞外,還要小心它節上的鉤刺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