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蓬萊國小幼童軍277團

台北市蓬萊國小幼童軍277團

2014年11月4日 星期二

蕺菜






蕺菜
學名: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科名:三白草科(Saururaceae)
俗名:魚腥草、臭臊草仔、肺形草。
莖:地下部呈匍匐性的根狀莖,地上部為長葉的直立莖,高約15~50cm。
葉:心臟形、互生於直立莖上。
花:淡黃色穗狀花序頂生,由上百朵小花所構成,小花無花瓣、花萼。
果:蒴果卵圓形,種子極多,花柱宿存。
鑑定特徵:1.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根莖匍匐性,地上莖直立,15~50cm高,心形葉互生莖上。
2.淡黃色穗狀花序,外被4片白色苞片。
3.被碰觸即散發防禦性的魚腥臭味。
分佈:主要是居家栽培於溫暖潮溼的地方,縣境各地都有栽培。


蕺菜屬於三白草科蕺菜屬,多年生草本雙子葉植物。莖可分為地上直立莖及地下匍匐性的1根莖兩部份,根莖的節處長出輪生狀的根,可用來繁殖,心形的葉片互生於直立莖上。

蕺菜的花序頂生,起先由總苞片保護住,內部花朵發育成熟時,4片苞片展開成雪白的花瓣狀,中間則露出由上百朵小花所構成的淡黃色穗狀花序。這樣的構造,常會讓人誤以為它是菊科植物的舌狀花及管狀花;不過,雖然構造不同,但是它們的功用應該是一樣的,寬大雪白的苞片,除了吸引昆蟲前來協助授粉外,平展的總苞片,也提供昆蟲停滯的平台,就如同戰鬥機停於航空母鑑的甲板上一樣。

蕺菜的每一朵花極小,無花萼及花瓣,2由3枚雄蕊及1枚雌蕊所構成,開花授粉後,結出卵圓形蒴果,蒴果可明顯看到宿存的花柱,成熟時頂端開裂,種子數極多。

蕺菜這個名字,最早出現在「名醫別錄」中,也就是說,早在1千多年前,先民就拿它來做藥。但是這個名詞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是陌生的,如果說「魚腥草」或「臭腥草仔」,可能就有較多人知道了,尤其,前陣子令人聞之色變的SARS流行,據說魚腥草也有抗煞的作用。

如果對它還是一知半解的話,建議你親自體驗一次,保證會讓你畢生難忘。只要輕輕觸摸一下,立即會防禦性的釋放出強烈的魚腥臭味,來向你抗議,讓你退避三舍。雖然,它是那麼的腥臭,但只要水煮後即腥味盡除,加粒蛋或肉絲,即是鮮美可口的蕺菜肉絲湯、蛋花湯了;或是煮成青草茶,據說都有開胃及解毒的功效。越南人更在煮好的麵上,加一把魚腥草葉添香,就如同我們對香菜、九層塔的用法一樣。

關於魚腥草,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從前,有一對夫婦對他們雙目失明的母親至為不孝,有一次,老母高燒不退,甚至咳痰、吐膿血,兒子、媳婦也不加理睬,臥病呻吟的老母,苦苦哀求,希望能喝點魚湯,年輕夫婦聽了滿是不悅,但為了杜絕老母的哀嚎,於是小倆口就到後山,扯了一把魚腥味很重的野菜,放入湯中給老母喝,老母因為看不見,倒也覺得魚湯好鮮,就這樣喝了數日後,大病竟然痊癒了。

魚腥草自古即被中醫認定具有清熱解毒、清癰化膿、祛痰止咳的功效。在今日注重化學分析與科學驗證的時代,也證明魚腥草全株均含有魚腥草素,3具有抗菌、抗病毒及增強免疫力的效果。

平原中的魚腥草,主要出現於居家栽培,是一種藥、食兼備的植物,它喜歡溫暖潮溼的環境,4也可以水生栽培,除了匍匐性的根莖,不斷的擴展勢力範圍之外,種子甚多,成熟時四處彈放,展現出強力的生命機源,原住民的賽夏族人,在他們的祭歌中,即以蕺菜來比喻族人強靭的生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