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蓬萊國小幼童軍277團

台北市蓬萊國小幼童軍277團

2014年11月4日 星期二

咬人貓



咬人貓
學名:Urtica thunbergiana Sieb.& Zucc.
科名:蕁麻科(Urticaceae)
俗名:蕁麻、刺草。
莖:莖直立,高約70~120cm,疏分枝,細長,有尖銳針刺毛 (stinging hairs)。1
葉:葉對生、紙質、有柄,托葉4枚,癒合成一對。闊卵形或卵形,葉緣呈複鋸
齒狀,葉柄及葉片上均有尖刺毛(焮毛)。
花:花細小呈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雌雄同株異花;雄花在下,綠白色;雌花
在上,綠色;柱頭毛刷狀。花期6~8月。
果:瘦果(achene),2扁卵形,微帶毛,包於內側兩個宿萼,綠色。果期為8~10月。
鑑定特徵:1.莖、葉柄及葉片上均有尖刺毛(焮毛)
2.雌雄同株異花;雄花在下,綠白色。
3.柱頭毛刷狀。
分佈:縣境內低海拔至中海拔之陰暗潮溼林下,關仔嶺、崁頭山、大凍山、香蕉山(梅嶺),均可看見咬人貓的族群。
用途:鮮葉搗汁,可敷治毒蛇咬傷。


咬人貓Urtica thunbergiana Sieb.& Zucc.在分類上,是屬於蕁麻科植物,Urtica拉丁文即是蕁麻屬之意,是多年生草本。分佈在縣境內中低海拔之陰暗潮溼林下,其花是雌雄同株異,雌花的柱頭宛如刷子狀,雄花有4枚,花朵很小,要用放大鏡觀察,才能窺其堂奧。

我們總以為貓兒溫馴又可愛,但「咬人貓」一點也不可愛!雖然是個頭小小的草本植物,可是全身卻佈滿透明刺針般的焮毛(細胞中之棒狀草酸鈣結晶),千萬別去摸,否則它會狠狠咬你一口,讓你又麻又痛,情況和「台灣蠍子草」是不相上下的。

無論你知不知道它的大名,了不了解它的毒性,只要看到咬人貓猙獰的長相,自然而然會退而避之。看它全身上下密佈焮毛,一旦觸及皮膚,針刺毛所分泌的蟻酸(formic acid),會產生灼熱的疼痛感,如蟲咬、蜂螫般,而且那種刺痛感,好久才會消失,嚴重時還會產生紅腫、發燒,不得不慎。萬一不幸被「咬」,趕快用尿液(阿摩尼亞液)塗擦,可減輕疼痛,或立即用姑婆芋莖取汁塗患部,約1小時後會痊癒。
咬人貓為什麼這麼凶悍?其實,它是為了要保護自己避免被動物所吃掉,所以才全身長滿這麼多的刺;或許這一身的刺,同時也在警告愛吃它的動物,特別是在告訴人類,不要再恣意的侵犯自然。
明白咬人貓的形態特徵之後,登山時,儘量避免到陰濕的地方。咬人貓的毒性雖然可怕,但其鮮葉搗汁,可敷治毒蛇咬傷,嫩葉亦可煮食(煮過的不會再咬人)。它會「咬人」是基於植物保護自身的本能;致於觸摸後那種刺痛的感覺,也只有「被咬」的人,才能深刻的體會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