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陳蒿
學名: 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
科名:菊科(Asteraceae)
俗名:蠓(蚊)仔煙草、茵陳、青草蒿、綿茵陳。
莖:木質化,直立或略為傾斜,分枝甚多。
葉:葉形變異極大,多分枝。
花:綠白色小花,圓錐狀花序,花期約在夏至秋季。
果:瘦果,長橢圓形。
鑑定特徵:羽狀絲裂的葉片,遠看時有如線狀。
分佈:海灘或濱海斜坡、河床砂地至高海拔開闊地。
茵陳蒿是海濱常見的菊科植物,高度約40至120公分,多分枝,全株具有強烈的香氣。它的葉子十分特別,像柏樹一樣,有很多分枝,開細小白色小花。每年春季或母株死亡後由老莖位置長出新芽,故有「茵陳」之名。它的莖成木質化,直立或略為傾斜,分枝甚多。葉片羽狀絲裂或全裂,裂片十分細小,有如線狀一般,十分容易辨認。夏至秋季時開花,花為綠白色,頭狀花序排成圓錐狀。茵陳蒿喜歡向陽開闊的環境,常在海灘或濱海斜坡間大片的聚生。
茵陳蒿因生長棲地與生長時期的不同,外形上也有明顯差異;生長在海邊迎風坡的植株較為矮小,多分枝,葉子較短,莖葉上有較多銀色光澤的柔毛,頭花粗大;而生長在河床或避風處的植株則較高瘦,葉子較長,柔毛也較稀疏,頭花較小。
近幾年南部夏天氣候濕熱,很容易孳生病媒蚊,尤其是登革熱的陰影更是讓人聞之色變,各種驅蚊的法寶也紛紛出籠,這時老一輩流傳下來的「撇步」就派上用場了。早期因為沒有蚊香、殺蟲劑、防蚊液可以驅蚊,先民常到野外採摘俗稱「蠓(蚊)仔煙草」的茵陳蒿,把它曬乾後纏成一整束,在傍晚時點燃放在屋子內外較陰暗的地方,等到要睡覺時,就不會有蚊蟲靠近叮咬。根據近年來的研究結果顯示,茵陳蒿燃燒時放出的濃煙,的確具有驅蚊的效果,加上它所散出的淡淡清香,和一般市售防蚊液的刺鼻味道比較起來,的確是環保又實用的另一種選擇,難怪茵陳蒿它還有一個外號叫「環保蚊香」。老祖宗們流傳下來的智慧果然不容小覷呢!
除了驅蚊的效果外,在民間口耳相傳的偏方裡,將茵陳蒿的根部切塊後,水煮飲用可以治療感冒;除此之外,茵陳蒿湯還可以治療急性肝炎及猛爆性炎……等,幾乎整株植物都可利用。下次家裡再遇到蚊子大軍來襲,大家不妨試試看老祖宗們留下來的智慧,體驗一下茵陳蒿的驅蚊效果,或許以後就不需要再購買蚊香或是防蚊液的產品了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