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蓬萊國小幼童軍277團

台北市蓬萊國小幼童軍277團

2014年11月3日 星期一

大飛揚草





大飛揚草

學名:Chamaesyce hirta L.
科名:大戟科(Euphorbiaceae)
俗名:飛揚草、乳子草、大本乳仔草、大地錦葉、紅骨大本乳仔草、大呢草。
莖:莖匍匐、斜上或直立,被絹狀糙狀伏毛及黃色刺毛。
葉:葉對生,卵狀菱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長15~50mm,寬7~16mm,先端漸尖,
邊緣具有細鋸齒。
花:花腋生,大戟花序;夏天開花。
果實:蒴果寬卵形或球形,成熟時紅色。
鑑定特徵:草本,單葉對生,基部歪斜;具白色乳汁,大戟花序。
分佈:縣內低海拔地區。


大飛揚草十分常見,相信您對它一定不陌生,在山坡上的草叢裡、平野的路邊、花圃、甚至水泥裂隙中,經常可見到它的蹤影。它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高約15至40公分,全株被糙伏毛,花小型且密集,雄花無花被,雌花具雌蕊1枚,子房3室;蒴果被毛。

另一種名為「千根草」(Chamaesyce thymifolia L.),俗稱:小飛揚草、痢子草、乳汁草、痢疾草、細葉飛揚草、小本乳汁草、紅尾仔草、萹蓄、烏仔目草、過路蜈蚣、紅骨細本乳仔草等。莖匍匐至斜上,上表面被絹毛,莖的基部多分枝,向四面八方伸展開來。葉對生,倒卵狀長橢圓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長3至4.7公釐,基部平截、圓或近心形,具細鋸齒緣。花腋生,大戟花序的總苞帶紫色。蒴果卵形至球形,被毛。

大、小飛揚在許多形態特徵上,具有共通性,例如:均是小型草本,具有乳汁,單葉,對生,基部歪斜,大戟花序,蒴果等特徵。大戟花序屬於大戟族(Euphorbieae),其中有超過10個不同的屬,其特徵是有一個肥厚、具腺體的杯形總苞,總苞圍住單一朵頂生的雌花和通常5群的雄花;根據分子演化的研究顯示,具有大戟花序特徵的植物,為單一起源,意即這些具有大戟花序的植物,可以追溯到一個共同的祖先,此共祖演化出大戟花序的特徵後,接下來的後代子孫,也具有相同的特徵。

若想進一步認識大戟花序,那麼,聖誕紅是個相當不錯的觀察對象。聖誕紅的紅色苞片色彩相當鮮豔,然而,那是由葉子所特化而來的,並不是花,真正的花是中央那些小小黃黃的部分,而在每個花序外緣,都有一個黃色的大型蜜腺,藉以吸引傳粉者。蜜腺會分泌花蜜,主要的成分為葡萄糖、蔗糖、胺基酸和油脂類,可供應授粉昆蟲能量的來源,是故,當聖誕紅開花時,經常可看到螞蟻在花叢中東奔西走。

大飛揚草與千根草同為地錦草屬的植物,本屬最奇特的是葉脈(或維管束)周圍有一圈薄壁的束鞘細胞(內含相當多的葉綠體),能行四碳光合作用(C4型植物),這在雙子葉植物中是相當罕見的。然而,儘管台灣植物誌將這兩種植物分類於地錦草屬之下,但國外有些學者還是主張將它們歸於大戟屬之中。此外,它們有許多相似的形態特徵,但還是有一些可以區分的特徵,例如:大飛揚草的莖,經常呈現直立或斜上的狀態,加上對生的葉子,看起來宛如一隻站立的大形百足蟲,其葉子大如杏仁;而千根草的莖呈匍匐狀,常帶紅紫色,葉子比較薄且小。

由於大飛揚草與千根草的分佈普遍,數量頗多,又具有藥性,所以,在中藥店裡也可以見到它們的蹤跡,價錢合理,應用廣泛。大飛揚草可治痢疾、乳腫、牙齒腫痛、眼翳、支氣管炎及哮喘等;千根草可搗敷腫毒、疥癬、香港腳、皮膚疹等,內服則可治腹瀉、痢疾等,但用法與用量須經中醫師指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