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羞草
學名:Mimosa pudica L.
科名:豆科(Leguminosae)
俗名:見笑花、怕癢花、懼內草。
莖:低矮灌木狀,多分枝,植高約30~60cm,莖上長滿毛,節處長刺。
葉:二回羽狀複葉,互生莖上,羽片2對、對生,小葉對生,被長毛。
花:粉紅色圓球形的頭狀花序,腋生,由上百朵小花所構成,花瓣退化成粉紅膜質狀。
果:扁球形節莢果,成熟時一節節脫落,留下刺茸茸的空骨架。
鑑定特徵:1.多年生草本。
2.葉總柄、羽片柄、小葉柄基部有葉枕的構造。
3.有觸覺運動及睡眠運動,果實為節莢果。
分佈:縣內平原各地荒野、路旁、休耕農田、堤防。
含羞草屬於豆科、含羞草亞科的植物,開花授粉後,結成一心皮的豆莢,是豆科植物最大的特徵。含羞草亞科的植物,會開出圓球形的頭狀花序,1而含羞草屬的植物,還會有明顯的觸覺運動。較常見的,有大家習稱的「含羞草」和植株較為高大的「美洲含羞草」。2另外,最近有人從國外引進一種水生含羞草,不過觸覺運動還是以我們習稱的含羞草收合最靈敏,恢復也最快。
含羞草雖也結出一心皮的豆莢,不過它們的豆莢就特殊多了,在它的莢果外層,還長了一圈刺茸茸的構造,果實成熟後,會一節一節的脫落,最後只剩下刺茸茸的空骨架,這種與眾不同的特徵,植物學上稱為「節莢果」。
清晨,是含羞草花朵最美的時候,隨著旭日東昇,含羞草會毫無保留的展示出多量的花粉,等待蜂兒來採蜜,並做它們的好媒人。由於含羞草的花序呈圓球狀,蜂兒採蜜的方式,就與其他花朵大不同了,繞著圓球花序急速移動,是它們快速獲取更多花粉的訣竅,也是個蠻有趣的畫面。
腋生、粉紅色圓球狀的花序,3通常會被誤以為是含羞草的一朵花,其實它是由上百朵小花所構成的一個頭狀花序;我們視覺上看得較清楚一絲絲粉紅色的部分,是由較多數的雄蕊與較少數的雌蕊所構成的,通常一朵花由4枚雄蕊與一枚雌蕊所構成,花瓣則退化成顏色淡粉紅的膜質狀。
含羞草也稱「見笑花」,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會含羞閉合的葉子,這也正是它名字由來的原因,因為在它二回羽狀複葉的總柄,羽片柄及小葉柄的基部,都有膨大充滿水溶液的構造,稱為「葉枕」;當含羞草的葉子受到碰觸時,葉枕中的水分會四處流竄,造成膨壓不足,促使葉子閉合,當碰觸消失後,水會漸漸回流,經過十幾分鐘後又會恢復原來平展的樣子,這樣稱為植物的「觸覺運動」。
凡是走過的,必會在時光的隧道中留下痕跡,含羞草是童年最佳的回憶;小時候,不管是上學途中,或是假日放牛的路上,總不忘記提醒一下路旁含羞草,大爺駕到,要畢恭畢敬,低頭行禮;直到夕陽西下時,含羞草熟知俊男美女即將踏著夕陽歸去,早以閉葉羞花的姿態,恭送大駕。470年代以後,隨著農耕機械的進步,耕作面積大量擴大,殺草劑也被廣泛的使用,含羞草的族群似乎減少了許多。最近由於農田的休耕,早已在這片土地歸化的含羞草,似乎又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走在較長時間休耕的農地上、原野或堤防邊,總會讓人有「十步之內必有芳草」的感受,也讓我們體會到,植物生命力的強韌。
科名:豆科(Leguminosae)
俗名:見笑花、怕癢花、懼內草。
莖:低矮灌木狀,多分枝,植高約30~60cm,莖上長滿毛,節處長刺。
葉:二回羽狀複葉,互生莖上,羽片2對、對生,小葉對生,被長毛。
花:粉紅色圓球形的頭狀花序,腋生,由上百朵小花所構成,花瓣退化成粉紅膜質狀。
果:扁球形節莢果,成熟時一節節脫落,留下刺茸茸的空骨架。
鑑定特徵:1.多年生草本。
2.葉總柄、羽片柄、小葉柄基部有葉枕的構造。
3.有觸覺運動及睡眠運動,果實為節莢果。
分佈:縣內平原各地荒野、路旁、休耕農田、堤防。
含羞草屬於豆科、含羞草亞科的植物,開花授粉後,結成一心皮的豆莢,是豆科植物最大的特徵。含羞草亞科的植物,會開出圓球形的頭狀花序,1而含羞草屬的植物,還會有明顯的觸覺運動。較常見的,有大家習稱的「含羞草」和植株較為高大的「美洲含羞草」。2另外,最近有人從國外引進一種水生含羞草,不過觸覺運動還是以我們習稱的含羞草收合最靈敏,恢復也最快。
含羞草雖也結出一心皮的豆莢,不過它們的豆莢就特殊多了,在它的莢果外層,還長了一圈刺茸茸的構造,果實成熟後,會一節一節的脫落,最後只剩下刺茸茸的空骨架,這種與眾不同的特徵,植物學上稱為「節莢果」。
清晨,是含羞草花朵最美的時候,隨著旭日東昇,含羞草會毫無保留的展示出多量的花粉,等待蜂兒來採蜜,並做它們的好媒人。由於含羞草的花序呈圓球狀,蜂兒採蜜的方式,就與其他花朵大不同了,繞著圓球花序急速移動,是它們快速獲取更多花粉的訣竅,也是個蠻有趣的畫面。
腋生、粉紅色圓球狀的花序,3通常會被誤以為是含羞草的一朵花,其實它是由上百朵小花所構成的一個頭狀花序;我們視覺上看得較清楚一絲絲粉紅色的部分,是由較多數的雄蕊與較少數的雌蕊所構成的,通常一朵花由4枚雄蕊與一枚雌蕊所構成,花瓣則退化成顏色淡粉紅的膜質狀。
含羞草也稱「見笑花」,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會含羞閉合的葉子,這也正是它名字由來的原因,因為在它二回羽狀複葉的總柄,羽片柄及小葉柄的基部,都有膨大充滿水溶液的構造,稱為「葉枕」;當含羞草的葉子受到碰觸時,葉枕中的水分會四處流竄,造成膨壓不足,促使葉子閉合,當碰觸消失後,水會漸漸回流,經過十幾分鐘後又會恢復原來平展的樣子,這樣稱為植物的「觸覺運動」。
凡是走過的,必會在時光的隧道中留下痕跡,含羞草是童年最佳的回憶;小時候,不管是上學途中,或是假日放牛的路上,總不忘記提醒一下路旁含羞草,大爺駕到,要畢恭畢敬,低頭行禮;直到夕陽西下時,含羞草熟知俊男美女即將踏著夕陽歸去,早以閉葉羞花的姿態,恭送大駕。470年代以後,隨著農耕機械的進步,耕作面積大量擴大,殺草劑也被廣泛的使用,含羞草的族群似乎減少了許多。最近由於農田的休耕,早已在這片土地歸化的含羞草,似乎又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走在較長時間休耕的農地上、原野或堤防邊,總會讓人有「十步之內必有芳草」的感受,也讓我們體會到,植物生命力的強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