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蓬萊國小幼童軍277團

台北市蓬萊國小幼童軍277團

2014年11月4日 星期二

紫背草





紫背草

學名:Emilia sonchifolia(L.)DC.
科名:菊科(Asteraceae)
俗名:葉下紅、紅背草、牛石菜、紅背仔、一點紅
莖:莖直立,略帶紫色,有毛。
葉:下位葉羽狀深裂,上位葉基部環莖,披針形,下位葉1葉背紫紅色。
花:紫紅色、頭狀花序呈繖房排列,頂生,有長梗。
果:瘦果具白色冠毛,2有5條縱稜。
鑑定特徵:草本,下位葉之葉背呈紫紅色,葉柄有翼,全株被有細毛。
分布:低海拔至平地之荒廢地、田埂、海濱、向陽山坡、路旁。
用途:食用、藥用、家禽畜之飼料。


紫背草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名來自其下位葉的葉背呈紫紅色,閩南話稱之為「葉下紅」。

紫背草的下位葉呈羽狀深裂,有如提琴狀,葉柄有翼,上位葉的基部環抱莖部,披針形;上位葉的葉背不呈現紫紅色,莖直立,略帶紫色,植株高度約15至45公分,全株被細毛。

紫背草的頭狀花序是漂亮的紫紅色,綠色總苞為圓筒狀將繖房狀排列的小花包住,只露出頂端一點紫紅,所以紫背草又名一點紅。頭狀花序的長度約1公分,果實為瘦果,約3公分,具5條縱稜,白色冠毛,因為具冠毛所以種子極易飄散,與昭和草一樣,但數量上無法與其相比,雖然也有小群聚,但昭和草遍山遍野的放肆,紫背草顯得謙虛多了。

紫背草分布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台灣算是它的溫床,在縣境內的低海拔坡地、海濱、田埂、廢耕地處處可見其蹤影,生長處大多為開闊向陽的環境,在一些果樹遮蔭處半日照下亦可生長。

如果要以葉背的顏色分辨紫背草,記得要翻動下位葉,另外它的另一個特性是乳汁甚多,只要折斷其莖葉,即有白色的乳汁流出,味道很苦。

小時候,家裡常有大人們自野地捕捉回來飼養的野兔,一般除以地瓜葉餵食之外,紫背草亦是它們的主要食草,放學後,沿路拔紫背草,便成了小時候的回憶之一,當然,衣服沾染了乳汁,也常惹來一頓罵。

紫背草除了兔子吃,人也愛吃,因為有苦味,所以一般人常以沸水汆燙過後,再煮或炒,或汆燙後直接拌攪蒜末、醬油。紫背草的花蕾亦可沾蛋汁麵粉油炸,其味亦美。

除了可當野菜外,紫背草也可充當藥草,有外傷或瘡瘍腫癤時,採整株紫背草洗淨、搗碎調入黑糖或糯米飯,覆蓋於傷口上即可消炎、解毒、消腫。或搗碎後擠出鮮汁,調入蜂蜜,飲用可清熱利濕。

紫背草幼苗期的葉是根生葉,肥嫩可人,但一旦抽莖後,植株迅速拔高,展現它強韌的生命力,可是等它挺出花苞,爆出花序,那顏色又好看地引人親近。花謝了,翻出冠毛來,一陣風,帶走千百顆種子,如同台灣人說的「番薯落土爛,也落土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